第666章 行业大洗牌!_人生1984
笔下文学 > 人生1984 > 第666章 行业大洗牌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66章 行业大洗牌!

  李云海和林芝带着孩子,在家里住了两天,见父亲身体没有什么大碍,便回到了省城。

  梁威和梁爽兄妹俩还真的停理了停薪留职,下海经商。

  他们来到公司找李云海。

  李云海按照之前的承诺,把北金分公司的代理交给他俩去做。

  北金分公司并不只做北金一地的生意,周边省市都归分公司管理。

  代理和经销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。

  经销商只在他店铺所在的小块区域进行销售。

  代理代表品牌方处理相关业务,包括销售和其他方面的业务事项,权限远远大于经销商。

  李云海对梁威说道:“你们到了北金以后,找岳华,他会给你们提供帮助,货物供应,也由分公司提供给你们。”

  梁威和妹妹前往北金不提。

  李云海刚歇下来,蒋志军过来汇报工作。

  “李总好。”蒋志军说道,“家里人都好吧?”

  “都很好。蒋总,请坐下说。”李云海递了一支烟过去。

  蒋志军俯身,伸出双手接过烟,说道:“施氏公司成了我们最大的代工商,以后我们的手机也交给他们代工吗?”

  李云海沉吟道:“你的意见呢?”

  手机业务之前是分离的,李云海和施家合作,以前只签订了办公设备的相关代工协议。

  现在手机业务也归纳到了集团总部来管理,所以蒋志军才有此一问。

  蒋志军道:“施氏代工还是不错的,他们的管理方法和理念,都比国内的小厂要先进和严格,同样的办公设备,他们代工的品质更有保障。”

  李云海道:“那就把手机也交给他们代工。”

  蒋志军道:“李总,其实我还有一个建议,我们不能找太分散的代工厂,而应该找几个大一点的代工厂合作,这样子质量更有保证。”

  “嗯,有道理!”李云海道,“不过代工厂也是慢慢做大做强的。就算是施氏公司,他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也有限。”

  蒋志军道:“那我们就有意识的培养几家有实力的代工厂,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帮助他们做大做强。这样一来,我们的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。”

  李云海道:“你是生产副总,这事你可以做主。我们现在有几家代工厂?”

  “有六家了。”蒋志军道,“不过规模都不大。”

  李云海道:“这就是原因,他们赚不到大钱,就不可能把规模扩大,但我们又必须生产,只能多找几家代工厂。要不这样,你和现有的几家代工厂好好谈谈,以后我们的销量再扩大,他们的产能也必须跟着扩建。不然的话,我们还是要找新的代工厂。”

  蒋志军道:“好,我跟他们谈谈。”

  李云海道:“你可以先找施文茵谈,如果施氏能吃得下所有的定单,那我们就指定他们为我们的代工厂。”

  蒋志军道:“指定他们一家?那其他五家怎么办?”

  李云海笑道:“可以由施氏公司进行兼并。”

  蒋志军恍然大悟,说道:“明白了。”

  赵金平来了,应该是有什么急事,敲了敲门就直接闯了进来。

  “李总,我们的手机原材料断供了!”

  李云海不解的反问道:“什么意思?”

  赵金平急道:“就是我们进口的那些手机零配件,供应商忽然之间集体断供!”

  蒋志军骇然大惊道:“有这等事情?那怎么办?我们去哪里找原材料呢?”

  李云海倒是平静得多,问道:“他们为什么断供,因为价格原因?还是因为什么?我们的采购价并不比别人低,他们有钱不赚吗?”

  赵金平道:“他们说是产能不足,无法供应。”

  蒋志军道:“我们和他们签订了采购供应合同没有?可以起诉他们!”

  赵金平苦笑道:“没用的!这种跨国官司,打起来没完没了,又不一定有结果。我们也耗不起啊,等米下锅呢!”

  李云海道:“一家断供,还是所有的全部断供?”

  “全部断供了!”赵金平道,“他们这是商量好了,故意为难我们哩!”

  李云海道:“嗯,赵总,你想得不错,他们这是看到我们的手机卖火爆了,所以断供。我以为,他们断供的原因,无非两种,一是想坐地起价,知道我们缺货,所以通过断供来抬价。”

  赵金平道:“那也不至于全部断供吧?”

  李云海道:“所以有可能是第二种,他们收了谁的好处,故意卡我们。第三种是有人垄断了这些产品!”

  赵金平道:“李总,我倾向于第二种,这绝对是有人在整我们!而且肯宣是我们的竞争对手!不是诺基亚,就是摩托罗拉!我们的手机卖得比他们好,他们着急了!就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。”

  李云海道:“是谁在背后捣蛋,这一点并不重要。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市场,那所有的同行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,谁都有可能害我们。我们当务之急,是解决好这个困难。”

  他想了想,打电话给倪教授。

  在和国外厂商合作之时,李云海就知道这种依赖进口的生意是做不长久的。

  所以他早就要求科研院尽快研制替代产品。

  倪教授告诉李云海,相关的替代产品还没有研制出来,至少要到今年下半年才可以。

  李云海说道:“倪教授,国外厂家已经断供,企业到了危机关头,你们一定要想办法,尽快研制成功!”

  倪教授颇为惊讶,说道:“国外厂家吃饱了撑的?放着大把的钱不挣?”

  李云海道:“他们的理由是产能不足。”

  倪教授道:“产能不足?那他们可以扩大产能啊!有钱赚,这都是不是事。而且我听连想公司那边的人说,他们的预订了五百万台手机的零配件!既然产能不足,为什么连想公司可以拿到这么多的货?”

  李云海双目一闪,说道:“连想公司?他们准备五百万台手机的零配件?这是想干什么?”

  倪教授道:“李总,你还不明白吗?他们要冲击五百万台手机的销量!”

  李云海道:“他们这是吃错药了吧?是不是觉得随便生产一台手机,就能卖几百万台?”

  “哈哈!那我就不知道了。李总,不会是连想公司抢走了我们的供应商吧?”

  “这个不好说。好了,倪教授,你那边加紧研制,我再想想办法。”

  “李总,实在不行,咱们就用国产的,总不能不生产吧?”

  “我明白。这是不得已的最后选择。”

  倪教授所说的国产货,其实就是华强北的仿制品。

  不需要什么知识产权,拿着别人的产品,拆解完之后,照着生产出来。

  这些产品一样也能用,质量差一点,如果肯花钱,他们也能生产出质量好一点的产品出来。

  做为替代品是可以的。

  不过也存在隐忧,就是拥有专利权的企业,很有可能会起诉你。

  官司打起来一拖就是好几个月,说不定到时四海集团自己的产品已经研发出来。

  这种跨国官司,不管是谁也不敢说稳赢。

  就算打输了,也就是罚款。

  罚款可以拖延,一拖好几年的都有。

  反正最后就是一笔糊涂账。

  不过李云海并不想走这条路。

  他把四海集团的声誉看得极重,能不毁就不要毁。

  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不可能避免官司缠身。

  就连微软那样的大公司,也经常打知识产权官司,而且经常败诉被罚。

  任何一家公司都是如此,真的被逼急了,实在迫不得已,什么野路子都敢上!

  李云海当然也不能例外。

  不过在此之前,他还是想抢救一下。

  挂断电话后,李云海对赵金平道:“赵总,你联系供应商,要求他们按时供商,同样的产品,我们加价20%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n9com.com。笔下文学手机版:https://m.n9com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